建筑系介绍


建筑系拥有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建筑学国家级一流专业,目前已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培育了包括佘畯南院士、彭一刚院士等众多杰出校友。

历史沿革

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校就在土木学科中开设建筑科,1946年成立建筑系,1952年建筑系主体并入天津大学,1985年恢复建筑学招生,1991年起学制改为五年,1996年取得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2016年取得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建筑学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自1998年以来连续多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2010年获评国家品牌特色建设专业和全国首批(7所)建筑学“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并在2014年以七年期优秀通过全国建筑学本硕专业教育评估。2019年度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校建筑学学科也是四川省重点学科。

师资队伍

建筑系拥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学术骨干38人。其中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天府青城计划”天府科技领军人才1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人,“巴渝学者计划”讲座教授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2人。近五年,建筑系的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已逐渐形成梯队合理的学术队伍。师资博士化率达到了65.4%;从职称结构来看,高级职称占比56.9%,其中正高级职称占23.1%;从年龄结构来看,45岁及以下教师占到65.4%,高级职称中45岁及以下的占50%;从师资国际化率来看,67.3%的师资具有半年以上国外留学经历,25%的师资在境外取得博士学位。

学科简介

2016年建筑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是我国较早获得博士学位点的高校之一。目前本学科设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和交通建筑设计与理论等四个学科方向,其中交通建筑设计与理论方向是本学科的优势与特色方向。

本学科秉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国际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近五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313 人,博士研究生 25 人,平均报录比 4.75:1,且优质生源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022年以来,建筑学科的国内外影响不断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研究成果丰厚,学术影响日渐提升 :标志性科研成果不断累积,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巩固了学科在特色优势领域的学术领先地位,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影响力不断提升。交通建筑与地下空间领域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通过高铁走出去战略,研究成果对俄罗斯、老挝等国家的铁路客站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交流与合作广泛,国际声誉逐步树立:学术交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和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同意大利、日本、中国香港等境外的十几所大学及设计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拓展了师生的国际视野,树立了国际学术声誉。(3)服务与创作卓越,受到社会和行业广泛认可发挥学科优势,扶持藏大发展,服务灾后重建,搭建学术组织,支援地方建设,建筑学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责,设计创作的交通建筑等作品成为城市标志,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专业教育

建筑学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本专业立足于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价值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维度的目标设定,通过强化“通专”结合、构建多元人才培养环节、开设跨学科前沿课程、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基于跨学科、重前沿、突出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建筑学人才能力培养体系。围绕理论与实践培养的系统性,夯实人文基础,强化专业主干,突出办学特点,建立以培养设计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筑设计与人文艺术、工程技术互融共生的横向融贯、纵向衔接递进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交通建筑系列课程、建筑历史系列课程以及设计导论、建筑设计方法等特色课程。建筑系切实推进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促进教研融合、产学协同,多样性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支撑平台。更新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学交流,特别是高水平、常态化、多元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多元人才培养途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社会服务

创新学科内涵,服务国家战略。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建筑学科围绕“交通强国战略”、“精准扶贫”“韧性城市”“智慧城市”“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要方向,创新学科内涵,开展了TOD、地下空间、藏区扶贫、乡村振兴、灾后重建、防灾减灾、城市品质提升等多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高效完成了新时代的建筑学科使命。

提升学术质量,促进社会发展。以数十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为支撑,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及形成高水平研究报告,从震区灾后重建、藏区城镇及乡村建设、交通综合体、地下空间、川西地域建筑文化等方面,有效推进产学研工作,解决城市热点问题,促进城市社会生态高效发展。

突出交通特色,推进行业贡献。利用交通建筑及地下空间等研究优势, 大力开展地下空间、交通综合体及站城一体化教学、研究及实践,获得数十项国家级科研课题,有效地填补了建筑领域该方面的研究空白。并对政府提出政策建议文件及团体规范,有利推进了地下空间及轨道交通的发展。

服务西部藏区,提升民族教育。建立了首批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科普基地”“西南建筑教育联盟”等组织,对提高西部地区建筑教育和区域建筑建设水平持续发挥作用。建筑学科积极支持各级政府建设管理技术培训等工作,行业贡献突出。长期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建筑学专业教育,大力派驻援藏教师,完成了大量民族地区教学与科研工作。

协助政策制定,助力地方建设。积极发挥科研优势,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近年参与制定了《贵阳市地下空间管理条例》《城市地下空间绿色建造及运营指南》《综合管廊与地下基础设施整合设计标准》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建筑学科积极参与了建设领域的技术咨询指导工作。


系 主 任:张樱子

党支部书记:熊瑛

副系主任:祝莹(常务副系主任)、付飞、熊瑛、宣湟

系主任助理:吴聃、陈尧东

办公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8号教学楼建筑馆(3层)


点击本链接查看详细师资介绍


(2022年8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