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团中央“七彩假期”号召,2025年8月25日至28日,西南交通大学留守儿童关爱协会“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四川省彭州市磁峰镇和桂花镇开展支教活动,通过学科辅导、创意手工、体育健康等多元课程,为当地儿童带来丰富多彩的暑期体验,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一、多元课程体系 促进全面发展
团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多层次课程体系: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采用游戏化、情景式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开展暑期作业辅导,着力破解留守儿童假期“作业辅导难”问题;设置草木染手工、巧手愈心坊、折纸艺术等创意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审美素养;每日保留集体劳动和体育活动时间,通过集体协作打扫卫生、篮球、跳绳等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图 1 草木染手工课课堂合影

图 2 志愿者一对一辅导作业
二、创新教学方法 提升学习效能
在教学过程中,团队创新采用"分层教学+互助学习"模式:实践团队根据学生年龄差异将学生分为低年级与高年级两组,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差异化教学内容,同时鼓励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在手工课上,志愿者引导学生利用自然材料制作草木染作品,融合环保理念与美育教育;英语与数学课程则通过游戏化教学增强互动性。

图 3 数学课课堂
三、青春践行使命,奋斗永不止步
实践团队在桂花镇和磁峰镇分别展开教学,让志愿者能够对比研究不同教学场景下的教育方法。通过两地实践,我们更深刻认识到乡村教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期望建立长效帮扶机制,通过持续跟踪学生成长。每一次支教都是双向的成长。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和求知的渴望,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投身教育的初心,我们将整理本次实践的经验,未来继续优化课程设计,为更多乡村儿童带去优质教育。

图 4 桂花镇合影